綠色發展首先要“綠化頭腦”
“最近我看了一份2016年聯合國關于健康和人類的報告,其中提出目前人類罹患的疾病當中,因環境問題帶來的有大約68種;2012年全球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達1260多萬,約占全部死亡人數的三成。”26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常委會議第六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賈治邦援引了聯合國報告中的相關數據,提出將環保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約束性指標是事關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發展也好,改革也好,最終還是為了人民幸福,事實證明,只有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才是所有人期待的良性發展模式。”
“在堅持綠色發展方面,必須承認我們與北歐、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相比還有差距,當務之急就是要繼續加大對提高全面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教育,讓中國人的頭腦‘綠化’起來。”賈治邦認為,思想觀念的綠色可以全面提升綠色發展的協同度——每個人都能夠按照低碳環保的標準生活,每款產品都能夠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依靠科技降低能耗,每一項制度的設置都能夠把生態環保放到優先位置,綠色發展的路就會越走越順暢。
“謀求綠色發展,首先要‘綠化頭腦’”這一提法得到了蘇士亮常委的認同,他認為,近年來我國在環境治理邁向法制化軌道、強化環境責任約束等方面取得重要進步,但受傳統“GDP至上”發展理念的影響,在落實環境責任的思想認知、監察監督、評判認定、追究問責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尚未形成監管有序、評判有據、約束有力的制度環境。“關鍵是綠色發展的責任價值觀念還沒有深入人心,這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大環保宣傳教育力度,切實樹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
蘇士亮提出,“綠化頭腦”要抓住三類關鍵人群———一是要引導黨政領導干部把發展觀、政績觀、自然觀統一起來,融入執政理念和決策實踐;二是要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環保意識,培養注重環保信用的良好氛圍,積極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實現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綠色轉型,使企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由法制強制向法治自覺轉變;三是要廣泛地教育動員群眾,大力倡導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消費理念,使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社會大眾的主流思想和核心價值。
相關閱讀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農業農村部7月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將進一步做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詳細】
國際風景園林與綠色發展交流會在秦皇島舉辦
來自美國、法國、新加坡、韓國等國和中國的2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討風景園林與城市發展之路,探索濱水城市、海綿城市、特色城鎮的景觀設計與實踐【詳細】
我國綠色發展應遵循哪些路徑?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詳細】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