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月牙湖“植綠”水下森林凈水體 修復生態環境
小“病”靠治,大“病”靠養。“城東明珠”月牙湖上個月完成“大手術”,抽干湖面清挖了46萬立方米淤泥。本月開始,月牙湖“治病”轉入“調養”階段。記者了解到,月牙湖治水引進杭州治理西湖的成功經驗,通過投放水生動植物,建立“浮游生物(食藻蟲)—水下森林(沉水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激發土著微生物)”的共生生態,促進湖泊生態環境的修復和平衡。
月牙湖于去年底啟動環境綜合整治,內容包括截污納管、湖底清淤、引水補水等工程。上個月,清淤疏浚工程完工,共清挖淤泥高達46萬立方米,相當于3萬輛渣土車的總運載量。
清淤完成后,緊接著進行的就是生態修復工作。“月牙湖上游來水量相對較小,自身湖體容量相對較大,水體相對穩定,適合采用種植沉水植物進行生態修復的做法。”項目設計單位負責人、河海大學張其成博士告訴記者,水生植物可對湖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及營養鹽起到吸收和去除作用,是治理黑臭水體中常用的生態修復手段。
此前,為使“城東明珠”月牙湖重現“水清岸綠”,治水單位專門到杭州、上海等地考察,最終決定引進杭州治理西湖的成功經驗,建立“浮游生物(食藻蟲)—水下森林(沉水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激發土著微生物)”的共生生態,從而凈化水體。
“食藻蟲”是一種低等的軟殼浮游生物。張其成說,在生態修復過程中首先投放食藻蟲,是因為大多數的水體由于濁度較高,陽光照不到水底,直接種植沉水植物的話,很難生長得起來。而在種植沉水植物之前,先投放食藻蟲把水中的藻類生物吃掉,改善水體濁度,使水質更加清澈見底,為沉水植物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食藻蟲也可以成為魚類等水生動物的食物,從而形成水體生態系統。
沉水植物種下去后,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去除水底的營養物質,另一方面則可以進一步穩定水流、降低濁度,形成良性循環。目前,月牙湖底已經全面種植了苦草和紅線草兩種水草,岸邊種了一些挺水植物。“但是,這些水草要到明年4月才能長得比較茂盛,所以今年下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強養護,保持水質穩定,不成活的水草要及時清理,一旦水濁度高了還要再投放食藻蟲。”項目建設方、秦淮區御河公司副總經理汪玉超說。
在月牙湖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施工方聽取周邊居民建議,新打造了一處總面積200多平方米的湖心島。令人驚訝的是,這處湖心景觀的主體架構竟然是廢棄排水管搭建的。原來,在清淤疏浚時,施工單位在湖中發現了多段廢棄管道,加起來有140多米長。在張其成的設計下,施工單位把管道插進湖底、圍成一圈,中間填塞淤泥,上面種植水杉、柳樹等親水樹木和黃花鳶尾、千屈菜等挺水植物,為水生鳥類創造一個棲息地,這也是湖泊生態環境修復的一個部分。
綜合整治開始之前,月牙湖的水質是劣五類。上個月清淤疏浚竣工、回水完成之后,環保部門已經進行了兩次水質監測,水質已達到四類以上,也就是達到了“景觀水”的標準,部分指標達到三類。按照計劃,月牙湖將于今年底完成生態修復工作,水質穩定在四類標準。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201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也是全面實施《【詳細】
習近平全國生態環保大會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5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詳細】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根據這一精神,我們在發展旅游經濟時一定要堅持可持續【詳細】
珍稀物種逐漸回歸北京
近期,北京發現了一株命名為“北京無喙蘭”的蘭花新品種。這是目前我國唯一以北京命名的蘭科植物。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介紹,近年曾發現多個首次出現在北京的物種,如扇羽陰地蕨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