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調城鎮化:以人為本
2013年,我國的城鎮化建設仍然是中外關注的熱點之一。一邊是全國各地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過多過大過濫的新城模式引發各界擔憂;一邊是國家關于城鎮化建設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新型城鎮化建設目標、路徑逐漸清晰、明確。當前,我國城鎮化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條城鎮化新路,承載了太多的期望和考驗。
愈演愈烈的造城運動
2013年9月,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所調查的12個省份的156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有145個提出新城新區建設,占92.9%。12個省會城市全部提出要推進新城新區建設,共規劃建設55個新城新區,其中沈陽要建設13個新城新區,武漢也規劃了11個新城新區;144個地級城市中,有133個提出要建設新城新區,占92.4%,共規劃建設200個新城新區,平均每個地級市提出建設1.5個新城新區。161個縣級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區建設的有67個,占41.6%。大多數城市已經將新城新區建設付諸行動,并非僅僅存在于規劃。
而上述新城新區的規劃面積和人口普遍超越現實。
報告顯示,在地級以上城市規劃建設的255個新城新區中,公布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的共有96個,公布的建設用地面積共計6105平方公里,平均每個新城新區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為63.6平方公里。根據《2012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數據,上述12個省份平均每個地級市建成區面積為115平方公里,也就是平均每個規劃中的新城面積相當于現有城市面積一半多,有的城市還規劃了多個新城。
比如貴陽城市規劃中,提出建設3個新區和5個新城,規劃建設總面積達1267平方公里,而2011年貴陽市建成區面積僅162平方公里,考慮到貴安新區部分涉及到安順,即使貴陽、安順兩個市建成區面積合計也僅198平方公里,相當于要增加6個貴陽和安順。
在145個規劃建設新城新區的地級以上城市中,共有121個城市全部或者部分公布了新城新區的規劃人口,合計9672萬人,平均每個城市新城新區規劃人口為80萬,而根據《2011年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數據,抽查的12省份平均每個地級市城區人口88.4萬,規劃的新城新區人口基本相當于現有城市人口。
新城新區建設被眾多地方政府當做了城鎮化的抓手和突破口。報告指出,中央城鎮化政策的出發點在于解決人口城鎮化問題,但一到地方,城鎮化往往被理解成城鎮建設。比如遼寧省發文在以沈陽為核心、7個地級市組成的沈陽經濟區推動新城新市鎮建設,提出了25個新城建設的目標。貴州省提出2013年全省要啟動100個城市綜合體建設,實現縣級全覆蓋。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