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擬競逐"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WDC)"
重要看點:
“臺北設計城市展”
2012年9月的首屆“臺北設計城市展”重點向市民介紹了何謂WDC,展示“設計思維”導入市府施政的初步成果,以及通過展覽推出“社會設計”的概念。今年的臺北設計城市展的主軸則以常民為核心,打破“展示”框架,視設計城市展為一個啟動社會設計的運動:由個體到平臺、個人意見到城市議題,以行動方案尋找解決之道。展覽本身是展現臺北“How adaptive”,設計如何實現市民生活愿景。
策展人龔書章表示,Adaptive City的本質應來自常民的力量,即面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每個人都身體力行地找出解決之道的“設計力量”。由設計力量驅動的城市,面對城市發展的議題應充滿應對解決的活力。緣此,2013臺北設計城市展從主展場外圍起跑。在6月29日國際工業設計日提出“I DESIGN TAIPEI,我熱愛臺北,我改變臺北”的口號,號召任何熱愛生活的人,加入臺北的社會設計運動,并展示“EasyCard悠游卡”、“YouBike微笑單車/零碳健康生活圈”等涵蓋常民生活衣食住行,并且也是影響城市生活重要的社會系統設計或創意行動;之后發動以網絡為平臺的主題行動“CHANGE TAIPEI ”,以“我是臺北人,我改變臺北”為口號,號召市民分享改變城市的想法,提出具體行動方案。CHANGE TAIPEI不僅僅是網絡虛擬的平臺,更是一個城市改造實驗計劃,上面涌現的提案相當精彩,這些形形色色的創意提案或立體、或平面,但都代表了每一位關心臺北,讓臺北更好的想法和行動提案。
“我們將展覽定調為一座城市設計運動的啟動器,讓臺北設計城市展的意義和影響得以延伸至未來,為此,發展出一套由個體到平臺、城市議題到行動方案的全方位展出,并透過展覽空間、網絡空間、閱讀空間、休憩空間,全面性地與市民接觸,鼓舞市民化心動為行動,進而成為社會設計的推手和實踐者。”龔書章如此解釋。
為什么臺北能夠追求過程
由于全球經濟不景,2016世界設計之都首度面臨沒有城市有意愿申請的窘境,原本伊斯坦布爾、智利圣地亞哥、哥本哈根、里昂等城市曾表達競逐興趣,但最終全球僅有臺北市申請,成為唯一入圍城市。當地議員批評,這樣的結果顯示,申辦世界設計之都根本是笑話一場,凸顯政府好大喜功,企圖用國際活動來進行市長個人營銷。
但劉維公認為,爭取“世界設計之都”稱號對臺北最大的意義,不在于國際銜頭,更重要的是實質的城市改造及設計師的響應參與。“申辦僅是過程,實質改造才是重點”。臺北市長郝龍斌也認為,臺北市積極爭取“世界設計之都”,是要展開一個城市設計改造運動,不僅要展現臺北市的創意及設計能量,也希望所有民眾發揮創意,將臺北市建設成一個充滿質感的幸福城市。
強力的監督也許是臺北不敢以結果為導向的重要原因。一旦申辦成功,2016年臺北將舉辦一系列活動,為此需要申請的經費約3億多新臺幣。郝龍斌不得不赴市議會做專案報告,壓力山大。劉維公說,“當外界有質疑、有疑慮的時候,我反而會更加要求設計師去發揮自己的專業,我也會發揮自己的專業,去做藍圖、政策的規劃、去說服議會把經費拿下來、去跟各機關主管負責人溝通,簡言之,設計就是一連串的溝通,大家都做該做的事,就算現階段看不見成果,也要播下種子、發展雛形,讓這些小孩子將來看得到。”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