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英格蘭地區開始保護現代性遺產
一場旨在重新定位“現代性遺產”的建筑保護運動,正在新英格蘭如火如荼地進行。
新英格蘭素有美國建筑史的活博物館之稱,從早期殖民地風格到維多利亞時期的各式“歷史性建筑”,皆被視為“藝術之州”的最佳名片。相比之下,那些資歷尚淺的現代主義作品顯得地位尷尬。不過,這種厚古薄今的局面或將有所改觀,一場旨在重新定位新英格蘭“現代性遺產”的保護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在一堆古建筑的簇擁下,波利·弗蘭斯伯格的四方形矮平房難免顯出幾分“雞立鶴群”的尷尬。這幢建于1963年的現代風格建筑似乎更適合洛杉磯或棕櫚泉,而非弗蘭斯伯格的故鄉林肯鎮——一個讓梭羅寫下《瓦爾登湖》的地方。不過,最近由建筑保護組織HistoricNewEngland提供的地役權合同總算讓弗蘭斯伯格吃了一顆定心丸。這個致力于保護古建筑的組織,自2008年起便開始拓展“歷史性建筑”的內涵,將某些標志性的現代主義建筑納入其保護傘下,以遏制“巨無霸豪宅”的過度繁殖。目前,該組織已為新英格蘭的81處房產取得了地役權,其中多數為文藝復興時期的費德勒爾或格魯吉亞風格,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主義建筑僅有三幢:兩幢位于馬薩諸塞州的林肯鎮,鎮上的其余60多幢現代建筑已是岌岌可危;剩下一幢位于康涅狄格州新迦南,是十多幢同期建筑中唯一一個拿到免死金牌的。
新英格蘭的現代主義建筑多誕生于上世紀40~60年代間,占地面積大,建筑材料卻不夠堅固,因此往往容易成為拆遷的目標。值得欣慰的是,HistoricNewEngland的努力使人們第一次意識到現代建筑的潛在價值。過去,以古建筑眾多而著稱的林肯鎮是孕育現代建筑的搖籃之一,自1938年包豪斯流派創始人沃爾特·格羅佩斯在此初試鋒芒以來,志同道合的建筑界新秀亦紛至沓來,將這個幽靜美麗的小鎮變成了現代主義的實驗場,其疆域一度擴展到附近的列克星敦、貝爾蒙和外角鎮。這些現代風格建筑群看似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實則蘊涵了“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與梭羅提倡的“簡單生活、回歸自然”可謂不謀而合。
弗蘭斯伯格的房子是由已故丈夫、建筑師厄爾親自設計的。厄爾曾痛陳當地的許多現代建筑均“被那些新格魯吉亞怪獸給徹底摧毀了”。值得慶幸的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厄爾的遺作都能夠一直存續下去,包括房子周圍的砂石堆場和白松樹,因為它們也是設計的一部分。
數英里外的上世紀30年代的老宅中,住著現代主義建筑師亨利·B.胡佛的后代。這座結構緊湊的磚木房坐落于山頂,透過玻璃窗,嶙峋奇絕的山巖景觀可盡收眼底。在目睹當地幾幢同期建筑的悲劇命運之后,小胡佛于2008年為父親的遺作申請了地役權。小胡佛承認,現代主義設計的確與新英格蘭的氣候特征不那么搭調。例如,一到冬天,平屋頂上的雪花聲、冰雹聲能震得人“膝蓋直發抖”,漫長嚴冬對車棚上的塑料頂蓋也是極大考驗。
對現代建筑進行維護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好處,可以從原業主口中獲得第一手資料或是最專業的建議。相反,對于17、18世紀的古建筑而言,維護者就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了。這種直接的聯系,將讓建筑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編輯:l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