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生物多樣性研究信息平臺在武夷山建成
1月6日,記者從福建省武夷山生物研究所了解到,日前該所聯合省科研單位首次對武夷山“十年科考”及其研究成果進行數字化,成功建成了國內較為完整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信息平臺,其總體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該信息平臺屬省重點科技資源共享平臺項目,它大范圍收集了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研究前期成果,系統地整理與核對了現有國內武夷山生物標本情況。武夷山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是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平臺建成后,不僅具有現實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而且將對武夷山自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對生物多樣性的研究與科普教育有著重要意義,也將提高公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為全省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事業服務。
據介紹,該信息平臺開發有物種多樣性檢索、地理信息系統、虛擬博物館三大項,另配備了科普夏令營、十年科考、科研動態等單元,集成應用了數據庫、GIS、虛擬動畫和音視頻多媒體等技術,完整、直觀展示了武夷山珍惜動植物的分布及生態,并通過虛擬導游引導,以科普夏令營形式,寓教于樂地再現了武夷山生物的物種、標本和生境等信息。
武夷山作為世界同緯度帶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地帶性常綠闊葉林群落,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地,是研究生物多樣性不可多得的自然基地。1979年6月到1989年10月期間,原福建省科委組織國內頂尖科學家,開展了歷時10年的綜合科考活動,并取得卓越成效。因科考采集的標本、資料由于時間過長而損壞遺失,保護、搶救工作迫在眉睫,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研究信息平臺由此應運而生。
編輯:royal